標籤: 暫無標籤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種病原體引起,流行病學上相互關聯,在人類和動物之間自然傳播的疫病。其病原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螺旋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真菌、寄生蟲等。
1 人畜共患病 -名稱演變

2 人畜共患病 -疾病種類
世界上已證實的人畜共患病約有200種。 較重要的有89種(細菌病20種、病毒病27種、立克次體病10種、原蟲病和真菌病5種、寄生蟲病22種、其他疾病5種)。
常見的人畜共患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腦炎、禽流感、口蹄疫、鏈球菌病、炭疽、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破傷風、狂犬病、肉毒梭菌中毒病、豬丹毒、李氏桿菌病、鉤端螺旋體病、住肉孢子蟲病、血吸蟲病、肝片吸蟲病等。
3 人畜共患病 -傳播途徑

2、通過糞尿傳播。糞便中含有各種病菌這是眾所周知的。結核病、布氏桿菌病、沙門氏菌病等的病原體,都可借糞便污染人的食品、飲水和用物而傳播。大多數的寄生蟲蟲卵就存在糞內。鉤端螺旋體病的病原是經由尿液傳播的。
3、有病的動物在流鼻涕、打噴嚏和咳嗽時,常會帶出病毒或病菌,並在空氣中形成有傳染性的飛沫,散播疾病。
4、動物的全身被毛和皮膚垢屑里,往往含有各種病毒、病菌、疥蟎、虱子等,它們有的就是某種疾病的病原體,有的則是疾病的傳播媒介。某些寵物愛好者如果不注意個人防範,任意與動物擁抱、親吻、食同桌、寢同床,是有可能從它們身上染上共患病的。
4 人畜共患病 -社會危害
5 人畜共患病 -預防措施
(2)嚴格動物檢疫,切斷傳播途徑。許多人畜共患病疫情的暴發,都是由於患病動物或產品的流動引起的。因此,要加強檢疫工作,加強病害動物及其產品的無害化處理,控制疫病的傳播。
(3)加強環境管理,提高公共衛生水平。主要是整治好環境,消除有利於老鼠、臭蟲、蒼蠅和蚊子等孳生的環境條件。
(4)注意個人衛生,提高防護能力個人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接觸地表水,防止蚊蠅叮咬,保證飲水清潔和食品衛生,提高抗病力。對患者應及時進行隔離和治療。
6 人畜共患病 -末日病毒

2012年10月16日,據香港《文匯報》16日報道,英國接連發現從國外感染致命疾病的案例,先後有2名男子感染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CHF)及新型冠狀病毒。因此有權威疾病專家認為,未來5年全球正面臨爆發新疫潮的威脅,而這些源自動物的人畜共患病病毒,或成為「末日病毒」。
倫敦大學流行病專家奧克斯福特教授警告,動物身上的流行疾病,在未來5年可對人類造成「災難性」影響。他認為,一種超級流感或高傳染性病毒可以來自亞洲或非洲,通過野生動物或禽畜感染人類。
同義詞:暫無同義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