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暫無標籤
六氟丙酮,有毒氣體) 主要用途 用作溶劑,用於醫藥、農藥和一些化學品的合成。吸入后對眼睛、皮膚、粘膜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能因咽喉、支氣管的痙攣、水腫,化學性肺炎、肺水腫而致死。癥狀有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噁心和嘔吐。
1.物質的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 23032
CAS號 684-16-2
中文名稱 六氟丙酮
英文名稱 Hexafluoroacetone
別 名
分子式 C3F6O;CF3CF2CFO 外觀與性狀 無色氣體
分子量 166.03 沸 點 -27.3℃
熔 點 -125.5℃ 溶解性 溶於氯代烴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1.32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6(有毒氣體) 主要用途 用作溶劑,用於醫藥、農藥和一些化學品的合成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對眼睛、皮膚、粘膜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能因咽喉、支氣管的痙攣、水腫,化學性肺炎、肺水腫而致死。癥狀有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噁心和嘔吐。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中毒動物呼吸加深,頻率減少,部分動物血壓降低。屍體解剖見肺部充血、水腫。
急性毒性:LC50275ppm,3小時(大鼠吸入)
致畸性:大鼠經皮最小中毒劑量11mg/kg(妊娠期6~16日)陽性。
危險特性: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氟化氫。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速測管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六氟丙酮及其光解產物的氣相色譜測定——(Bondarenko,M.A.;Pichuzhkin,V.I.;Knyazev ,D.A.),《Ж.анал.хим.》,1983,38,No2,297-299(俄文)《分析化學文摘》,1984.11
5.環境標準:
美國 車間衛生標準 0.68mg/m3[皮]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直至氣體散盡。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廠商特別推薦的化學防護服(完全隔離)。切斷氣源。噴水霧稀釋溶解,但不要對泄漏點直接噴水。然後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如有可能,將殘餘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 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滅火方法:不燃。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霧狀水。
國標編號 23032
CAS號 684-16-2
中文名稱 六氟丙酮
英文名稱 Hexafluoroacetone
別 名
分子式 C3F6O;CF3CF2CFO 外觀與性狀 無色氣體
分子量 166.03 沸 點 -27.3℃
熔 點 -125.5℃ 溶解性 溶於氯代烴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1.32 穩定性 穩定
危險標記 6(有毒氣體) 主要用途 用作溶劑,用於醫藥、農藥和一些化學品的合成
2.對環境的影響: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
健康危害:對眼睛、皮膚、粘膜和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能因咽喉、支氣管的痙攣、水腫,化學性肺炎、肺水腫而致死。癥狀有燒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氣短、頭痛、噁心和嘔吐。
二、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中毒動物呼吸加深,頻率減少,部分動物血壓降低。屍體解剖見肺部充血、水腫。
急性毒性:LC50275ppm,3小時(大鼠吸入)
致畸性:大鼠經皮最小中毒劑量11mg/kg(妊娠期6~16日)陽性。
危險特性: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氟化氫。
3.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速測管法
4.實驗室監測方法:
六氟丙酮及其光解產物的氣相色譜測定——(Bondarenko,M.A.;Pichuzhkin,V.I.;Knyazev ,D.A.),《Ж.анал.хим.》,1983,38,No2,297-299(俄文)《分析化學文摘》,1984.11
5.環境標準:
美國 車間衛生標準 0.68mg/m3[皮]
6.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隔離直至氣體散盡。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廠商特別推薦的化學防護服(完全隔離)。切斷氣源。噴水霧稀釋溶解,但不要對泄漏點直接噴水。然後抽排(室內)或強力通風(室外)。如有可能,將殘餘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 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漏氣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經過技術處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氣體。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佩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呼吸困難時給輸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滅火方法:不燃。切斷氣源。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霧狀水。
同義詞:暫無同義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