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降水量
1基本簡介
年平均降雨量也叫年平均降水量,簡稱年均降雨量(年均降水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總和除以年數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個觀測點測得的年降雨量均值。年平均降雨量是一地氣候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
2計算方法
一個月或一年降水量的總和,稱為月或年降水量。
降水量是從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經融化后)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積聚的深度。通常用雨量器測定,每天定時(8點和20點)觀測兩次。以毫米(mm)為單位。
根據氣候資料中月、年降水量,可以求算出一個地區多年的平均降雨量,稱為月或年的平均降水量,這兩個降水特徵值,能夠反映該地區降水的基本狀況。
3測量方法
測定降水量的儀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計兩種。
分感應器和記錄器兩部分,其間用電纜連接。感應器用翻斗測量,送到記錄器,在累積計數器和自記鐘上讀出降水資料。
在沒有測量雨量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從當時的降雨狀況來判斷降水強度:
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濕,但無積水或積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連續成線,雨滴四濺,可聞雨聲;地面積水形成較快。
雨量計虹吸雨量計是可連續記錄降水量和降水時間的儀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狀和大小與雨量器相同。當雨水經過漏斗導入量筒后,量筒內的浮子將隨水位升高而上浮,帶動自記筆在自記紙上劃出水位上升的曲線。當量筒內的水位達到10毫米時,藉助虹吸管,使水迅速排出,筆尖回落到零位重新記錄。自記鍾給出降水量隨時間的累積過程。

翻斗式雨量計
兩部分,其間用電纜連接。感應器用翻斗測量,它是用中間隔板間開的兩個完全對稱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繞水平軸轉動,從而使兩側容器輪流接水,當一側容器裝滿一定量雨水時(0.1或0.2毫米),由於重心外移而翻轉,將水倒出,隨著降雨持續,將使翻斗左右翻轉,接觸開關將翻斗翻轉次數變成電信號,在累積計數器和自記鐘上讀出降水資料。
4世界之最
5世界雨極
乞拉朋齊是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一個山村,但它卻因是世界上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而聞名於世。
1861年這裡的年降雨量達22 990毫米,這是有降水記錄以來,人們記錄到的最大年降雨量,因而被稱「世界雨極」。其年均降雨量達10 000毫米以上。

世界雨極——乞拉朋齊
6中國雨極
台灣東北面的小島火燒寮,太平洋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又處於北回歸線上,年降水最高記錄是8408毫米。
中國降雨最少的地方
新疆的托克遜,屬暖溫帶乾旱荒漠氣候,年均降水7毫米
基本特點降水量是指一定時段內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態或固態水,未經蒸發、滲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積聚的水層深度。單位為毫米,氣象觀測中取一位小數。有時也稱為雨量。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包含有雪以及少量的露、霜和霧凇等。在自然資源研究中,常用的降水量有年、季、月、旬和生育期的降水量。
中國全國平均年降水量為630毫米,呈自沿海向內地、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的特點:
季節分配春季降水:長江流域中下游佔全年30%~45%,新疆佔30%~35%,全國其他地區小於20%;
夏季降水:長江中下游、華南和新疆部分地區佔全年50%以下,其他地區都大於50%;
秋季降水:西南地區佔全年25%,其他地區不足20%;

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冬季降水:長江中下游、華南大部、新疆地區佔全年10%~15%,其他地區都在10%以下。
同義詞:暫無同義詞
相關評論